重慶地鐵4號線項目嘉州路站主體二襯全部完成 |
|
|
|
3月4日,隨著最后一倉二襯混凝土澆筑完成,重慶地鐵4號線項目嘉州路站車站主體二襯全部完成。提前5天成功兌現鋪軌通過嘉州路站的工期目標,為后續站內結構施工及5月30日全線實現軌通奠定了堅實基礎。 嘉州路站地處新牌坊立交南側,沿紅錦大道路中呈南北向敷設,為單層(局部雙層)15米島式暗挖車站,全長190米,寬度達25.94米。中間站臺為單層結構,高度17.71米;兩端站廳采用雙層結構,高度為19.91米。車站規劃設置3個乘客出入口、2個安全出入口以及3個地面風亭組,以滿足不同方向客流需求,未來將通過換乘通道與既有3號線實現便捷換乘,有效提升軌道交通網絡的互聯互通性。 車站采用“先隧后站”法和9導洞雙側壁導坑法進行機械開挖作業,即:TBM先掘進過站,洞通后再采用雙側壁導坑法進行管片破除擴挖。開挖見底后進行接地、仰拱墊層、防水及仰拱施作,仰拱共分16段進行澆筑。車站主體大、小里程端站廳層段主體結構采用先墻后拱法進行施作。車站主體隧道與附屬出入口形成地下洞室群,多導洞開挖與主體施工需同步進行,作業場地有限,物流組織難度較大。且車站兩端頭為風道,與車站施工存在嚴格的先后邏輯關系,開挖與二襯交叉作業頻繁,不僅施工組織難度大,而且對施工安全管控和施工工藝要求極高。 為有效應對超大斷面暗挖風險,項目團隊邀請業內權威專家對施工方案進行專項論證,制定了詳細且針對性強的風險防范措施。結合現場設備資源配置,科學合理選定車站各導洞開挖步序,尤其在體系受力復雜的交叉口,仔細理清附屬結構開洞條件,并在每項作業前嚴格核查安全作業條件,確保風險集中點如馬頭門的施工安全可控。同時,強化現場施工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與交底,加大巡查與監測力度,依據覆巖厚度、周邊環境等實際情況動態調整開挖、支護參數,確保施工安全穩定。 在解決“先隧后站”施工協調難題方面,項目團隊積極溝通協調,利用車站旁政府閑置地塊增設進站施工通道,將豎井開挖出渣方式優化為水平施工通道開挖出渣,大幅提高施工效率。通過優化施工工法和工序,優先安排車站與兩端風道銜接部位的二襯結構施工,為風道后續大規模開挖創造有利條件。在車站大小里程“先墻后拱”和“拱墻同步”段采用支架法施工,并預留門型施工通道,有效解決兩端風道正常開挖及出渣問題,實現車站與風道同步施工。此外,取消鋼筋臺車,利用支架和鋼模臺車進行鋼筋制安作業,成功解決中隔壁解除及仰拱、二襯施工安全距離限制問題,保障施工順利推進。? 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西延伸段工程為重慶軌道建設網絡中重要的骨干線路之一,項目建成后,將極大帶動江北區魚復片區與石馬河片區橫向聯動,助推“軌道上的都市區”建設,進一步織密中心城區軌道交通線網,方便廣大市民乘客出行,促進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。 |
|
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